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爱游戏综合官方 > 新闻动态 >

新闻动态

美国大豆被抛弃,中国改买南美大豆,特朗普空喊四倍采购成笑话_市场_贸易_出口

美国大豆出口遭遇严重困境,中国市场的大门似乎正逐渐关闭,而特朗普的公开呼吁能否扭转这一局面,成为当前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一个关键问题。

根据路透社近期报道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,在新一季采购周期中并未向美国下订单,反而将大量采购合同授予巴西、阿根廷等南美国家。

这一转变并非偶然,而是中美贸易关系持续紧张、市场格局深度重构的必然结果。

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约为1.05亿吨,其中来自美国的份额为2213万吨,价值约120亿美元。

这一数字曾是美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,尤其对中西部“玉米带”地区的农场主而言,中国市场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收入来源。

然而,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,局面发生根本性逆转。

美国政府单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作为反制,中国将美国大豆列入加征23%关税的清单。

展开剩余68%

这一举措直接削弱了美国大豆的价格竞争力。

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,价格敏感度极高,即便微小的价差也可能导致采购方向的彻底转移。

中国进口商迅速转向巴西等国,这些国家不仅税率低,且近年来在种植面积、物流设施和出口能力上持续扩张。

巴西农业畜牧和供应部数据显示,2023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15%,创下历史新高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中国与南美国家已建立起更为稳固的供应链体系,包括长期采购协议、港口基础设施投资以及跨境物流合作,这种结构性依赖一旦形成,短期内难以逆转。

特朗普近期呼吁中国将美国大豆采购量增加四倍,表面上是出于对农业出口的关切,实则折射出美国农业部门面临的严峻现实。

大豆滞销不仅影响农场主收入,更波及种子、化肥、农机、运输等整个产业链,进而对美国农村经济和就业造成连锁冲击。

更为深远的是,种植决策具有周期性,若持续缺乏稳定出口市场,农民可能被迫调整作物结构,转向玉米、小麦等其他作物,这将导致美国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改变。

而这种转型不仅成本高昂,且面临技术、市场和气候等多重不确定性。

从战略层面看,中国在大豆贸易中的主动权显著增强。

全球大豆需求持续增长,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市场的地位短期内无可撼动。

而供应端则呈现多元化趋势,美国并非唯一选择。

中国通过推动进口来源多样化,有效降低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风险,增强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。

特朗普的呼吁若缺乏实质性的政策调整,如取消对华加征关税、恢复正常的贸易环境,则难以获得中方响应。

就像中国外交部的回应——“立场一贯明确”——实际上表明,贸易关系的修复需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,而非单方面要求。

未来中美大豆贸易的走向,不仅取决于市场因素,更取决于两国能否在更广泛的经贸框架下重建互信。

对此,你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,大家一起讨论!发布于:四川省